走出国门,我们在异国他乡遇见不一样的课堂、风景、文化与自己。这一次,我们从“世界是什么样”出发,也开始思考“自己在世界中是什么样”。
探索欧洲:一场穿越文化与知识边界的交换之旅
维也纳经济大学(WU),坐落在音乐与艺术之都维也纳,是欧洲最大、最具声望的经济类大学之一。现代感十足的建筑、强大的校友资源和高度国际化的课程设置,让这段旅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凡。
与传统的交换项目不同,WU的学期短、课程密集、教学灵活,课程不设固定教室和时间表,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与挑战。同时,这也是一个真正“多国籍”的课堂——和我们一起讨论作业的,有来自德国、比利时、泰国、美国的朋友。回想起随处可见的现代文明和古老城市建筑相交织,回想起宁静校园和喧嚣游乐场相呼应,回想起街头艺术和旷世巨作相映衬,让我们对维也纳这座城市有着太多复杂的情感。


学校速写:比学术更动人的,是文化气息
WU坐落于维也纳市中心,环境优美,教学设施现代。不同于许多拥有历史悠久、传统气息浓厚的校园,WU的建筑风格高度现代化,仿佛是一组艺术装置坐落在城市肌理之中。校园不大,中间一条主路,两侧整齐排列着六座由世界级建筑师设计的建筑,从西班牙到日本,各具特色。最令人惊艳的是图书馆大楼,它由著名建筑师操刀设计,算是维也纳的一处地标。在这里,几乎找不到一堵垂直的墙,建筑线条流动而自由,透过阅览室的玻璃还能远眺城市景观,学习的每一刻都与美感并存。
WU的校园没有明确的围墙边界,它更像是一座开放的文化公园。每天都能看到学生们坐在露天台阶、花坛边轻声交谈,阳光洒下,空气中弥漫着生活的温度。夜晚活动时更是热闹非凡,校园成了剧场、市集与交流空间的结合体。
相比国内大学,这里的教学更注重表达与实践,课堂上的小组合作、项目式学习贯穿始终。从教室到城市,从课程到日常,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。每一天的学习,也是在体验生活、感受文化与世界的过程之中悄然发生。

走出舒适圈,拥抱挑战 | 陈蓓
在WU的课堂上,Case Study、情景模拟、数据实战,是每天的常态。我选修了《应用计量经济学》《可持续物流》《社会经济学》等课程,最深刻的体验,是用R语言建立GARCH模型分析真实股市数据。课程中还邀请奥地利铁路公司、二手工厂的员工参与教学,让我真正理解什么是“绿色物流”与“循环经济”。
跨文化小组合作让我体会到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摩擦与启发:从“如何做PPT”到“如何提出问题”,差异无处不在。但正是这些不同,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,也让我对“国际化”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理论之外的勇气 | 谢雨岑
为了更好地了解欧洲商业规则,我大胆选修了最不熟悉的《国际商业合规》课程。在一次小组讨论中,我第一次代表中国学生,用英语解释国内的反腐机制,虽然紧张到手心冒汗,但也是我走出“信息管理”舒适区的重要一步。
WU最令我喜欢的,是其高度融合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。在这里,我真正意识到,知识不再只是“标准答案”,而是与现实商业问题息息相关的解决工具。在《可持续物流》课程中,教授带我们实地参访回收处理厂,站在废旧包装的自动分拣线上,我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,循环经济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依靠技术与流程支撑的高效运作系统;老师还会在课堂上邀请奥地利联邦铁路公司(OBB)的专业人员,为我们详细讲解欧洲铁路如何通过减少碳排放推动可持续物流。
这些真实而前沿的案例让我明白,欧洲商科教育的核心不在于背诵理论,而在于培养能够迅速识别问题、拆解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“实战型人才”。

维也纳速写
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地方,在于能把“生活”二字拆解成无数具体而微的快乐。在多瑙河畔晒太阳,在博物馆墙根看小说,在恢弘建筑前品历史……这是维也纳,它的悠闲与简单,让我们学会享受无聊。甚至宿舍对面就是Prater游乐场!这个游乐场只收玩设施的费用、不用入园门票,所以可以在课后过去随便晃一圈过过瘾!而且维也纳最大的万圣节活动就在这里举办,当时整个园区都布置成万圣节的氛围,还有举办万圣节特别游行,有一种vintage乐园的感觉,古老但有趣。
这里的冬天则全靠圣诞集市续命!维也纳有整个欧洲最多的圣诞市集,印象中有大概17个市集,总共900+摊位。我们还去了维也纳市政府最大的圣诞集市,圣诞氛围很浓厚,还有很多独特的圣诞特色小东西。热红酒五欧一杯(好像是),烤肠配酸菜香得离谱,最爱的是卖手工姜饼的摊位,老爷爷会给你用糖霜写名字。
歌剧我们也凑过热闹。虽然我们不是这类表演的狂热粉丝,但还是用超便宜的捡漏票去歌剧院二刷了德语版《歌剧魅影》。虽然我们听不懂德语,但当吊灯砸下来时全场倒吸冷气的声音,鸡皮疙瘩瞬间起来了。

致未来的你:
我们想说,这个项目真的很值得!你将:
不用额外学费,体验欧洲顶尖商捆绑调教
的教学方式;
在600欧/月的预算里,住得安心、学得扎实,还能周末溜达八国;
认识来自全世界的同龄人,在文化交锋中找到新的自己;
用真实世界的问题,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当然也别忘了准备好抢课、带上学术英语、早点买交通票,做好心理准备迎接高强度的小组项目。但更重要的是——别害怕走出第一步。
世界真的很大,而你可以成为它的一部分。
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要参加海外交换,或者担心语言、文化、学习适应问题,我们想告诉你——见世界,不只是一次旅行,更是一次自我重塑。更重要的是,这次“见世界”的机会,也让我们开始更清楚地“见于世界”。
编辑:赵晓雨
审稿:王彬宇